Historical Context/历史背景/歷史背景

菲利普斯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交換項目(1980-1995)

Xiangdong Yang with Phillips Academy Headmaster Don McNemar, May 23, 1983

學生Xiangdong Yang和菲利普斯學校的校長Don McNemar, 1983年5月23日

從1872年起,菲利普斯學校一直在錄取中國學生方面扮演先鋒角色 (詳見學生名單)。它和中國大陸的聯系在中美斷交的時期(1949-1979)中斷了。外交關系恢復以後,菲利普斯學校是最先和中國建立學術項目的教育機構之一。1980年,菲利普斯學校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立交換項目,項目一直進行到1995年。

菲利普斯學校的學生的國際化和多樣化激勵了學校的前招生辦公室主任Josh Miner開始與中國重新建立關系,他的行動受到校長Ted Sizer和Don McNemar的熱情支持。Josh回憶到,「人們一直刺激我,說:「你們為什麽沒有任何中國的交換生?我都很快地回避話題。後來尼克松和布什(菲利普斯學校校友)總統訪問了中國。」

中美關系在1971到1972年取得的突破讓Josh重新燃起了與中國建立交換項目的興趣,但20世紀70年代的情況還沒有成熟。Josh聯系了喬治 H.W.布什,菲利普斯學院1942級的學生以及美國1971年到1972年的駐聯合國大使,並贏得了布什的支持,但是送中國學生到安多佛的初次努力並沒有成功。

20世紀80年代初期,迥然不同的歷史境遇和一次意外的相遇讓之前不可能的事情出現轉機。Josh Miner聯系到了身在華盛頓的律師和商人Bardyl Tirana,菲利普斯學院1955級校友,他提供了很多資金支持,Josh Miner還聯系到了加利福尼亞的工程師和商人Alexander Tseng,他和中國科技機構有水電設備交易,這些機構中就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六個星期之後,也就是1980年的春天,菲利普斯學院的招生辦公室就收到了三封中文的申請信。

Dean of Admission Joshua Miner with Harbin students (1981-1982): Yan-Ming Chang, Yi-chen Zhang, Chi Zhi Qiang

招生主任Joshua Miner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 (1981-1982): Yan-Ming Chang, Yi-chen Zhang, Chi Zhi Qiang

項目的目的各方一直有不同的表述。對Josh Miner來說,安多佛的課程國際化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Bardyl Tirana 寫道:「我們相信這次努力將是永久性交換項目的開始,這會對中國和美國帶來物質利益。」 哈爾濱工業大學行政副校長李家寶表達了他的希望「這些年輕的學生將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和美國教育機構的有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交換項目實現了以上所有和更多的目標。沒有人能預料到交換項目對菲利普斯學校的歷史、哈工大-安多佛的關系以及交換生的生活和經歷帶來的影響。

學生名單

1980-1981 

Liu, Xiaokun

Yu Jingbo

Zhang, Ye-Hong

1981-1982 

Cai, Zhi-Qiang

Chang, Yan-Ming

 Zhang, Yi-Chen

1982-1983 

Liu, Bin

Ren, Ying Li

Yiang, Xiao-Dong

1984-1984 

Liu, Er

Xing, Qiao

Yu, Fuzhong

1984-1985 

Chu, Shiao-Ming

Jia, Yan Tao

Ma, Tian-Yi

1985-1986

Guo, Ding Ding

Lu, Jiang Hong

Tan, Jian Qi

1986-1987

Cao, Li-Xin

Li, Zhong-Qi

Zhao, Ju

1987-1988

Cai, Xue-Jun

Liu, Yong

Xiao, Min

1988-1989

Li, Hui-Ying

Sun, Xiao-Guang

Xia, Ye

1990-1991

Zhang, Bo

Zhang, Chun Xing

Zhang, Xue-hua

1991-1992

Liu, Wei

Xie, Bing-Wu

Yang, Xiaohong